東方美人茶,又名膨風茶、白毫烏龍,是台灣獨具特色的茶品。主要產於台灣北部,尤其以新竹、苗栗一帶的丘陵地最為著名。其茶葉外觀獨特,白毫顯著,並呈現紅、黃、褐、白相間的五種顏色,煞是美麗。沖泡後,茶湯呈琥珀色,散發著天然的蜜香與熟果香,滋味甘醇柔順,層次豐富,令人回味無窮。
東方美人茶的製程繁複,屬於半發酵茶。其中最關鍵的步驟是茶葉必須經過「著涎」,也就是受到小綠葉蟬叮咬。小綠葉蟬叮咬茶葉後,茶樹會產生特殊的化學物質,進而影響茶葉的風味,這也是東方美人茶蜜香的來源。沒有小綠葉蟬的叮咬,就沒有東方美人茶的獨特風味。也因為如此,其產量深受小綠葉蟬的影響,更顯珍貴。
關於東方美人茶的名稱由來眾說紛紜,其中一個說法是英國茶商將此茶獻給英國女王,女王飲後讚賞其風味有如東方美人般優雅,因而得名。另一種說法是早期茶農將品質優良的膨風茶進貢給官府,官府品嚐後大為讚賞,便賜名「東方美人」。無論何種說法,都彰顯了其獨特與珍貴。
想更深入瞭解東方美人茶嗎?建議您可以從品嚐不同產區、不同製程的東方美人茶開始,感受其細微的風味差異。同時,也可以多瞭解東方美人茶的歷史文化,更能體會其背後的價值與意義。
立即探索更多台灣茶的故事!
想更瞭解獨特的東方美人茶嗎?這裡提供您幾個實用建議:
- 親自品嚐不同產區與製程的東方美人茶,細細體會其風味上的微妙差異 。
- 深入研究東方美人茶的歷史文化,能更深刻地理解其背後所蘊含的價值與意義 。
- 選購時,留意茶葉是否具備白毫明顯、五色相間及茶湯明亮的特徵,作為辨識依據 。
何謂東方美人茶?認識其獨特產地環境與外觀特色
東方美人茶的定義與別稱
東方美人茶,一款獨特的台灣茶品,以其獨特的蜜香和多樣的外觀色彩而聞名 . 它也被稱為膨風茶、椪風茶、白毫烏龍、五色茶、蜒仔茶、香檳烏龍茶等 . 這些名稱的由來,有的與其傳奇故事有關,有的則是因為其獨特的外觀特色 . 無論稱呼為何,都彰顯了東方美人茶在台灣茶葉中的獨特地位 .
- 膨風茶/椪風茶:源於早期茶農將受蟲害的茶葉出售,卻意外大受歡迎,被認為是「吹牛」 .
- 白毫烏龍:因茶芽帶有明顯的白色絨毛而得名 .
- 五色茶:形容茶葉外觀呈現白、綠、黃、紅、褐五種顏色 .
- 蜒仔茶/涎仔茶:直接點出小綠葉蟬對茶葉風味的影響 .
獨特的產地環境
東方美人茶主要產於台灣北部 . 尤其以新竹縣的北埔、峨眉,苗栗縣的頭份、頭屋、三灣、南莊、獅潭等丘陵茶區最為著名 . 桃園的龍潭以及新北市的坪林、石碇等地也有生產 . 近年來,南投竹山、鹿谷等地也開始增加產量 .
東方美人茶喜愛生長在多霧、潮濕、溫暖、背風的環境 . 這些地區的丘陵地形、酸性土壤,以及未受污染的自然環境,都非常適合茶樹生長和小綠葉蟬的繁衍 . 此外,由於小綠葉蟬喜歡溫暖潮濕的環境,因此東方美人茶的茶園通常海拔不高,多在500公尺以下 . 這樣的環境,才能孕育出獨具風味的東方美人茶 .
迷人的外觀特色
東方美人茶的外觀非常獨特,茶葉白毫顯著,葉身呈紅、黃、褐、白、綠相間的五色 . 這種五色並存的景象,宛如花朵般美麗 . 茶葉形狀自然捲曲,條索狀 . 上等的東方美人茶,茶芽肥壯,帶有大量的毫毛 .
沖泡後,茶湯呈琥珀色或橙紅色,清澈明亮 . 深紅琥珀色的茶湯表示經過深度烘焙,而淺色琥珀色則代表原茶湯,帶有天然蜜香 . 這種美麗的茶湯色澤,也是東方美人茶受到西方人士喜愛的原因之一 .
總之,白毫明顯、五色相間、茶湯明亮,是辨識東方美人茶外觀的重要依據 .
解密東方美人茶製程:小綠葉蟬如何成就獨特蜜香?
東方美人茶的製作工藝流程
東方美人茶的製程獨特而繁複,從茶菁的採摘到最終的乾燥,每一個環節都至關重要。其特色在於「著涎」的茶菁,也就是受到小綠葉蟬叮咬的茶葉,這是成就其獨特蜜香的關鍵。以下列出東方美人茶的製作流程:
- 茶樹維護: 在小滿前一個月需進行茶枝的修剪、適當的施肥,如此小暑後才能生長出健康的嫩芽 。
- 採摘:在端午節前後開始採摘,主要採收發芽 3-7 天內、受到小綠葉蟬叮咬的茶葉 。受叮咬的茶葉外型會產生捲曲、枯黃現象,製作後會散發甜香;未受叮咬的茶葉相反會散出苦澀味,因此愈受蟲咬的茶葉製作出的品質愈好 . 一位茶農每日採收的茶葉量非常少,因為葉片小,只能以手工採收 . 採摘時通常選擇晴天 .
- 萎凋: 與其他烏龍茶不同,東方美人茶需避免於強光下進行萎凋,最好是利用日落的陽光或室內萎凋,以避免茶葉喪失甜味 . 萎凋時需放在「笳藶」上,避免地面溫度過熱破壞茶菁 . 日光萎凋時間較長,但忌強日光直接照射 . 萎凋至葉面光澤消失,呈波浪狀起伏,嫩梗部因消水,表皮呈現皺紋,心芽及第一葉柔軟下垂 . 萎凋完成時茶菁重量減少率為 25~35% .
- 浪茶(攪拌): 萎凋過程中每隔一段時間即需要進行浪茶,讓茶葉能均勻發酵,促進甜味產生 . 東方美人茶攪拌次數及攪拌力量較包種茶為多且重 . 攪拌次數約 7-8 次,間隔時間約 1~1.5 小時 .
- 炒菁: 東方美人茶萎凋較重,炒菁前茶葉水份含量較少,故炒菁溫度宜較烏龍式作法為低,其火力約為炒烏龍式做法之七分火力(約 200℃),炒至菁味消失,發出熟果香,心芽呈銀白色,以手握之葉緣微乾脆有刺手感即可 .
- 靜置回潤: 回潤過程是製作東方美人茶特有的步驟,茶葉炒菁後即用浸過乾淨水之濕布包悶靜置 10~20 分鐘,使茶葉回軟無乾脆刺手感,揉捻易於成型且可避免碎葉及茶芽被揉損 .
- 揉捻、解塊: 東方美人茶之外觀不重視條索之緊結,但要求揉捻度平均及芽葉完好無破損及白毫有無,故揉捻時用力不可太重,揉捻時間宜短 . (揉捻、解塊散熱 2-4 次) .
- 乾燥: 東方美人茶乾燥熱風溫度宜較烏龍式作法低(40 斤烘焙機約 80℃),且焙火時間不宜過長,烘焙 1 小時後拿出冷卻回水,冷卻後再次進入烘焙即可完成乾燥成品 . 經過約 3 小時乾燥即可完成 . 頂級的東方美人茶應該具有明顯的「白毫」(即白芽)與「紅葉」,這也是消費者在挑選好的東方美人茶最重要的依據 .
- 包裝: 需密封以避免空氣中的水份進入已乾燥的茶葉 。
小綠葉蟬與蜜香的奧祕
小綠葉蟬是成就東方美人茶獨特風味的關鍵 。這種微小的昆蟲叮咬茶葉後,會促使茶樹產生一系列的化學反應,進而影響茶葉的風味 。
- 小綠葉蟬的叮咬: 小綠葉蟬叮咬茶葉,破壞茶葉的結構與成分 。
- 茶樹的防禦機制: 茶樹為了自我保護,會啟動防禦機制,產生特殊的化學物質 。
- 蜜香的產生: 這些化學物質在後續的製茶過程中,會轉化為獨特的蜜香與熟果香 。
- 無農藥的必要性: 為了吸引小綠葉蟬群聚,茶園絕對不能噴灑任何殺蟲農藥 。
沒有小綠葉蟬的叮咬,就沒有東方美人茶的獨特風味。也因為這樣,東方美人茶的產量受到小綠葉蟬的影響很大,也更顯珍貴 。
東方美人茶是什麼?. Photos provided by unsplash
從膨風茶到東方美人:名稱由來的多種傳說與歷史
膨風茶的由來:一個美麗的誤會
東方美人茶最初被稱為「膨風茶」。關於這個名稱的由來,流傳著一個有趣的說法:相傳早期,有茶農的茶園受到小綠葉蟬的侵襲,茶葉的賣相變得不好。茶農不甘心損失,還是將這些茶菁採收製茶,並拿到城裡販售。沒想到,這些受到蟲害的茶葉,反而因為獨特的風味而大受歡迎,並以高價售出。
當茶農興高采烈地回到家鄉,向鄉親們分享這個消息時,卻沒有人相信他,大家都認為他是在「膨風」(pong-hong),也就是台語「吹牛」的意思。因此,這種帶有特殊風味的茶,就被戲稱為「膨風茶」。這個名稱雖然帶有玩笑的意味,但也反映了早期茶農們的質樸與幽默. 另一種說法是戰後初期曾任新竹縣北埔鄉長的姜阿新,在日治時期參加茶展,其參展的茶葉被當時的台灣總督府以高價收購,消息傳回北埔村,被地方人士斥為膨風。
東方美人的雅號:女王的讚譽與傳奇
關於「東方美人茶」這個名稱的由來,最廣為流傳的說法與英國女王維多利亞有關。據說,在百年前,英國茶商將這種茶獻給維多利亞女王。女王品嚐後,驚豔於其獨特的風味與美麗的茶湯,讚賞此茶猶如「東方美人」般優雅迷人,因而賜名「東方美人茶」。
這個說法為東方美人茶增添了許多浪漫色彩,也使其更具傳奇性。另一種說法是,台灣烏龍茶被稱為「東方美人茶」,有人認為是當時駐台的英國領事史溫侯 Robert Swinhoe (1836年-1877年,1860-1866任職於台灣),把台灣所產烏龍茶呈獻給維多利亞女王,被皇室命名「東方美人茶」。
無論是哪一種說法,都顯示了東方美人茶在西方世界所受到的高度評價與喜愛。
其他別稱:番莊烏龍、香檳烏龍與白毫烏龍
除了膨風茶與東方美人茶之外,東方美人茶還有其他的別稱。
- 番莊烏龍:早期膨風茶的毛茶運抵大稻埕茶棧,出口前需在「番莊館」再經過一道烘焙與揀茶的精製過程,因此舊稱為「番莊烏龍」。
- 香檳烏龍:因為東方美人茶的茶湯內加一滴白蘭地酒,風味更佳,深受歐美人士喜愛,而被稱為「香檳烏龍」。
- 白毫烏龍:因其茶芽白毫顯著,也稱白毫烏龍。
這些不同的名稱,反映了東方美人茶在不同時期、不同地區的發展與演變。
名稱 | 由來傳說 |
---|---|
膨風茶 | 茶農的茶園受到小綠葉蟬的侵襲,茶葉的賣相不好,但製成茶後風味獨特而大受歡迎,卻被鄉親們戲稱為「膨風」(吹牛)。另一說法是姜阿新參加茶展,其參展的茶葉被台灣總督府以高價收購,消息傳回後被地方人士斥為膨風 。 |
東方美人茶 | 英國茶商將此茶獻給維多利亞女王,女王品嚐後驚豔於其風味,讚賞此茶猶如「東方美人」般優雅迷人,因而賜名。另一說法是英國領事史溫侯將台灣烏龍茶獻給維多利亞女王,被皇室命名 。 |
番莊烏龍 | 早期膨風茶的毛茶運抵大稻埕茶棧,出口前需在「番莊館」再經過一道烘焙與揀茶的精製過程 。 |
香檳烏龍 | 東方美人茶的茶湯內加一滴白蘭地酒,風味更佳,深受歐美人士喜愛 。 |
白毫烏龍 | 因其茶芽白毫顯著 。 |
友善耕作與風味提升:東方美人茶的現況與未來發展
友善耕作的推廣
近年來,隨著人們對健康和環境保護意識的提高,友善耕作、有機農業在茶葉種植中越來越受到重視 。東方美人茶的生產也逐漸朝向這個方向發展。友善耕作方式不使用化學農藥、除草劑和化學肥料,而是採用有機肥料、人工除草等方式,營造一個適合小綠葉蟬生長的環境 。這種耕作方式有助於維護生態平衡,保護生物多樣性,同時也能提升東方美人茶的品質與風味 。
- 不使用農藥:確保小綠葉蟬能夠自然生長,進而影響茶葉的風味 .
- 有機肥料:提供茶樹所需的養分,同時改善土壤結構,增加土壤肥力 .
- 人工除草:避免使用除草劑對環境造成污染,同時也能增加土壤的透氣性 .
採用友善耕作的茶園,其生產的東方美人茶通常會標榜「農藥零檢出」,讓消費者喝得更安心 。
風味提升的奧祕
友善耕作不僅僅是為了環境保護,同時也能提升東方美人茶的風味。小綠葉蟬叮咬茶葉後,茶樹會啟動自我保護機制,產生一系列的化學物質,這些物質是形成東方美人茶獨特蜜香的關鍵 。
- 萜烯類物質:如芳樟醇、橙花叔醇等,賦予茶葉甜美的花香 .
- 醛類:如己醛、癸醛等,帶來清新的果香 .
- 酯類:如苯乙酸甲酯等,帶來優雅的果香 .
此外,茶葉中的茶氨酸作為鮮味物質,與香味協同作用,使整體香氣更飽滿 。萎凋和發酵等製茶過程也會影響東方美人茶的風味。適當的萎凋可以使茶葉中的香味物質逐漸形成,而精準的發酵則可以使茶葉產生獨特的蜜香和熟果香 .
現況與挑戰
目前,東方美人茶已成為台灣最具代表性的茶品之一,廣受國內外消費者的喜愛 。然而,東方美人茶的生產也面臨著一些挑戰 :
- 氣候變遷:氣候變遷導致節氣失序,夏季平均溫度升高,不利於小綠葉蟬的生存 .
- 勞動力短缺:茶園管理和茶葉採摘需要大量的人力,但農村勞動力短缺問題日益嚴重 .
- 消費斷層:年輕一代對傳統茶文化的興趣不高,導致消費客群出現斷層 .
為瞭解決這些問題,茶農和相關產業人士正積極尋求解決方案。例如,有茶農開始調整採收和製茶的時間,以適應氣候變遷 。同時,也積極開發新的銷售管道,吸引年輕消費者 .
未來發展的趨勢
展望未來,東方美人茶的發展將呈現以下趨勢:
- 精緻化:隨著消費者對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,東方美人茶的生產將更加註重細節,從茶樹的栽培管理到茶葉的製作工藝,都將力求精益求精 .
- 多元化:除了傳統的東方美人茶外,茶農也開始嘗試開發不同風味的產品,例如與玫瑰花瓣結合的玫瑰美人茶 。
- 品牌化:越來越多的茶農開始注重品牌建設,通過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,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 .
- 科技化:將科技應用於茶葉生產的各個環節,例如利用無人機進行茶園管理、利用大數據分析消費者喜好等,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品質 .
總體而言,東方美人茶的未來發展充滿了機遇與挑戰。只有不斷創新,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.
東方美人茶是什麼?結論
總而言之,東方美人茶不只是一款茶,它更是一段關於台灣風土、人文與精湛工藝的傳奇。 從不起眼的「膨風茶」到名揚國際的「東方美人」,它所經歷的不僅是名稱的轉變,更是品質與價值的提升。東方美人茶是什麼?它是一種獨特的台灣茶,是小綠葉蟬與茶農共同創造的奇蹟,是值得我們細細品味與珍藏的文化瑰寶。品嚐一杯東方美人茶,感受蜜香、五色與小綠葉蟬共譜的台灣茶傳奇,體會其中蘊含的自然智慧與人文情懷吧!
東方美人茶是什麼? 常見問題快速FAQ
東方美人茶有哪些別稱?
東方美人茶也被稱為膨風茶、白毫烏龍、五色茶、蜒仔茶、香檳烏龍茶等 。
東方美人茶主要產地在哪裡?
主要產於台灣北部,以新竹、苗栗一帶的丘陵茶區最為著名 。
小綠葉蟬在東方美人茶的製程中扮演什麼角色?
小綠葉蟬叮咬茶葉,促使茶樹產生化學物質,進而影響茶葉的風味,是東方美人茶蜜香的來源 。
東方美人茶的茶湯是什麼顏色?
沖泡後,茶湯呈琥珀色或橙紅色,清澈明亮 。
友善耕作對東方美人茶有什麼影響?
友善耕作有助於維護生態平衡,保護生物多樣性,同時也能提升東方美人茶的品質與風味 。
如何沖泡東方美人茶?
可以使用西式方法,用 2-3 克的茶葉配 6 盎司的熱水,沖泡 2-3 分鐘,也可以使用功夫茶的方式,用較高的葉水比例沖泡 。
東方美人茶的風味特色是什麼?
東方美人茶具有天然的蜜香與熟果香,滋味甘醇柔順,層次豐富 。
為什麼東方美人茶又被稱為膨風茶?
相傳早期茶農將受蟲害的茶葉出售,卻意外大受歡迎,被認為是「吹牛」 。
東方美人茶名稱的由來?
有一說為英國女王維多利亞品嚐後,讚賞其風味有如「東方美人」般優雅,因而得名 。
頂級的東方美人茶有什麼特徵?
頂級的東方美人茶應該具有明顯的「白毫」(即白芽)與「紅葉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