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大陸安溪到台灣鹿港,一家具有一百多年歷史的茶行,如何轉型受到新世代的喜愛,成為企業大老闆送禮的首選?
星期六晚上,台北長春路的嶢陽依舊人來人往,兩名接待店員應接不暇,原本正在接受採訪的總經理王端鎧老闆都得親自奉茶待客。走進嶢陽,乾淨明亮的空間,如果不說這是一家已逾一百六十年歷史的茶莊,可能還會以為是一家精品店呢!
從客人提走的紙袋,就可以看出經營者的用心。紙袋上不是大剌剌地寫著某某茶莊,也不是印著茶種的名稱,而是鄭板橋畫的竹枝,黑白的水墨畫搭配上大片留白的紙袋,上面細小的英文字才有嶢陽茶行的字樣。茶罐也有別於一般茶行,扁平的設計極富現代感,只有在包裝上的「Since 1842」,才感受得到百年茶行的歷史意義。
從批發走向品牌
王家走過的一百六十年足跡,等於是台灣茶葉從過去的原料輸出、批發,轉向品牌之路的代表。
王端鎧提起國內茶產業的現況,有點感慨。近二十年,當台灣開放茶葉進口,不再享有關稅保護,同時在經濟成長、台幣升值、人力成本提高的情況下,製茶成本大為提高,過去大批出口的榮景不再,台灣茶葉成為內需產業,從一年產量高達十萬噸到現在銳減成二萬噸,出口也只剩二千噸,風光不復以往。
身為嶢陽第六代傳人,王端鎧也兼任台北市茶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,他以身作則,塑造「嶢陽」的茶品牌,走向國際。「這一次要用文化輸出,而不再只是原料輸出!」王端鎧眼睛發亮,堅信地說著。
王端鎧對於台灣的茶葉相當有信心,「外國茶葉就像是尼龍布,不吸汗且沒有質感,而台灣的茶就像是絲綢,細膩又有味道。」王端鎧說起茶就像在談論藝術品,充滿情感,裡頭的學問是學不完的。
有了好的品質,要把產品推到國際市場,靠的就是好的行銷方式。
二○○四年,王端鎧將家族原本的外銷、批發生意,轉型改為以品牌為主,開始設立嶢陽茶行,就在台北市長春路日本觀光客人來人往的地方,緊鄰競爭對手「王德傳」。王端鎧花費數十萬元設計費,邀請東海大學建築系系主任曾威德擔任店鋪設計師,創造優雅又寧靜的空間,讓每位進到裡面的人都感受得到茶的優閒及韻味。「店面的陳設,隨著春茶、冬茶的推出,一年有三次的重新布置,就像精品店的櫥窗,有哪家茶行做得到呢?」王端鎧驕傲地說著。
以精品概念行銷茶行
令這個百年茶行煥然一新的,還不只這些,王端鎧將中式的烏龍茶加上現在流行的西式玫瑰花草,成了獨家的搭配。玫瑰烏龍茶、茉莉繡球這些都是王端鎧的創意研發,加上特製的罐子及包裝,讓中西合璧的茶,成為新世代容易接受的新飲品。王端鎧說:「我們希望更多人能認識茶、喜歡茶,最好的方式就是讓茶變年輕,變得更時尚感。」
為了符合現代潮流,王端鎧銷售的茶種超過六、七十種,不再只專賣鐵觀音或烏龍茶,而是加進了日本的綠茶、歐洲的紅茶,提供消費者更多樣選擇。「以精品的概念賣茶」,嶢陽放下百年茶行的身段,反而飛得更高更遠。「業績比過去好多了!」從○四年轉型主推「嶢陽」品牌以來,○五年營業額已達七千萬元。
一八四二年的安溪嶢陽,孕育出絕妙無比的鐵觀音茶世家初代。嶢陽第一代、王端鎧的曾曾曾祖父曾經來台灣落腳,在鹿港賣起安溪鐵觀音,店鋪就取名「嶢陽」。鹿港今日的文武廟,仍留有當時嶢陽捐贈的一支柱子。日據時代,回到祖籍繼續經營茶鋪,戰火並沒有讓這個茶葉世家停止賣茶,在廈門、香港都有嶢陽的茶行。直到一九五三年,王端鎧的父親從香港逃難到台灣,在大稻埕開始做茶葉的外銷買賣;一九八一年,外銷停滯成長,又轉型成為大宗批發的茶商;二○○四年王端鎧正式接班,將茶行轉型,以「嶢陽」為品牌,代表台灣走向國際市場。「就像高科技業,有宏碁、有明基代表台灣;嶢陽有一天也要成為台灣茶的代名詞」,王端鎧信心滿滿地說。
二年前嶢陽成功轉型,專注走品牌行銷,每年以二○%的成長率穩定成長,許多高科技產業如台積電、茂德、智邦等,金融業包括新光金控、台新金控,都選擇嶢陽的茶做為贈送外賓的禮物。受到大企業的肯定,讓王端鎧更有信心,下一步他看到的不是拓展台灣市場,而是對岸的中國市場。王端鎧認為,台灣茶葉在中國大陸仍相當具有競爭力,雖然大陸也產茶,但是從品質、技術、服務等各方面,台灣仍有極大優勢。
新聞來源:https://www.businesstoday.com.tw/article/category/80393/post/200609070038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