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新紀元報導】嶢陽茶行第六代老闆王端鎧專訪

超過160年歷史,橫跨兩岸三地的茶業世家,嶢陽茶行的動向一直受人關注。

嶢陽茶行第六代老闆王端鎧自2004年正式接下總經理職位,在長春路開設一家時尚明亮、融合現代人購物樂趣的旗艦店以來,連續兩年獲選台北市十大好禮,去年更一舉獲得文建會台灣文創精品銀獎。

在這次訪談中,王端鎧還透露在未來半年來,將在長春路旗艦店樓上,增加茶周邊商品,如器皿,器具等及相關茶文化的展示空間,結合文化創意、精緻農業、觀光旅遊,王端鎧要讓茶產業「與時俱進」的企圖心,越來越明顯。

「沒有時間泡茶,用一個簡約的馬克杯,加上一個原片袋茶,一天的疲憊感消失、心靈充電的感覺湧現,這是我們一直想要推動的。」將目標鎖定在年輕化、都會區、忙錄的上班族,並引進瓷器、簡約的泡茶方式,藉此吸引女性的年輕族群進入到泡茶領域。

獲得台灣文創精品銀獎的「台灣四季風情」袋茶系列,內附凍頂烏龍、鐵觀音、東方美人、茉莉花茶四種茗茶的原片袋茶,精緻典雅的包裝,在沖泡方式上,每個包裝都是原片、充氮氣、用鋁箔杜絕空氣和潮濕,保持茶葉的新鮮度。

百年老店轉型.品牌經營深入人心

「茶是非常東方,有他的內在精神所在,可是很多人喜歡華麗、具有現代感的東西。可以用內在的東方,結合西方的外在;可以用古老的元素,融入現代感的設計」,「古今融入,東西合璧」的概念,是王端鎧近幾年來推動老店轉型的基本理念。

從包裝、店內陳設、沖泡方式的改變,嶢陽從一個傳統的老茶店蛻變成一個具現代感的茶行,王端鎧慶幸蛻變至今近7年,不僅吸引了新的飲茶族群,老的客群也並未流失。

「一家老店的轉型對經營者而言內心都有掙扎,一個老店在消費者眼中,有正面的觀感,也有負面的聯想。一個老店能存在那麼久,想必在產品品質和價錢上都具有優勢,但是也有一陳不變、陳舊的不好印象。」王端鎧說。

曾經有一位93歲的老客戶,喝嶢陽的茶至少40、50年,在老店轉型的過程中,王端鎧在舊的龍江街店裡沒遇到他,原本擔心將流失老客戶而忐忑不安,結果反而在新店遇到了他。

「這九十多歲的老人家,有一次在店裡,剛好遇到媒體採訪,他說:感覺到嶢陽的茶越沉越香,而且包裝越來越新,彷彿看到自己親朋好友的企業,因為成功轉型而與有榮焉。」王端鎧認為,這就是西方精品經營的核心!

「就如同去精品店買皮包的人,不會臭著臉出來,他好像跟他的品牌融入在一起,認同他的品牌。那個品牌進步,或有好的消息出來,他都高興,如果有負面的消息,他就不高興,這是品牌經營的價值。」王端鎧說道。

堅持品質不打折扣

160多歲的嶢陽茶行,見證兩岸三地一百多年來茶葉貿易歷史。從1842年曾高祖王擇臣從安溪渡海來台,落腳在鹿港開設三元茶莊,將安溪家鄉的茶賣給士紳和地主,經營有成後,在鹿港文武廟正殿捐獻了兩根柱子,回饋鄉里。後因土匪打劫,王家第二代又搬回安溪。

第三代曾祖父王淑景,清朝末年進士,棄文從商,於廈門開設嶢陽茶行,清朝末年百姓生活困難,福建人多移往東南亞,廈門的嶢陽茶行成了鄉親往來的一處落腳點,船期一等可能就長達一個月,曾祖父供應鄉親們吃住,當他們在東南亞落腳後,要送禮物和金錢回去鄉里時,也多透過嶢陽匯兌或代收,嶢陽儼然成為一處轉運站。

嶢陽在廈門經營有成後,為拓展業務,在香港開設分行,1957年在於台灣開設分行。「堅持傳統的製茶工序、按部就班」,挑選好茶、講究炭焙技術,使得嶢陽的鐵觀音、武夷岩茶的名聲遠播東南亞華人地區。

特別在橙紅的湯色中散發特殊蘭花香和熟果香的「鐵觀音茶王」和「老欉水仙」,暢銷近半世紀,吸引許多客人上門。王端鎧說,前幾天有一位上海來的客人,他坐下來喝茶,最後說「你們的茶,果然沒有『浪得虛名』!」

內斂謙和.茶人典範傳後代

王端鎧經營百年茶行的理念就是「品質堅持,經營創新」,再加上謙和待人的處世之道,「茶本來就是很內斂、謙和」,長期浸淫在茶的世界中,無形中將茶的特性表現在待人接物上,對於企業經營甚有幫助。

做為第六代傳人,回顧王家先祖當年回饋鄉里的善舉,無形中讓後代子孫經營過程中,得到許多的回饋與支持,「有時在南洋的鄉親知道嶢陽開新店,不需要報價,也不需要宣傳,二話不說,先進一百箱的茶葉。」

受到先祖的庇蔭,不僅讓王端鎧懂得飲水思源,同時,更習得了一本生意經。「前人種樹,後人乘涼,好好地去經營事和人,無形中就會立下典範,甚至為你的子孫鋪開一條路。」

新聞來源:https://www.epochweekly.com/b5/226/9460.htm
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