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青長茶作坊白俊育:坪林包種茶香氣如何煉成?

俗話說「北包種,南烏龍」,北部包種茶因其帶有獨特的香氣而聞名,其中新北市坪林區更有著「文山包種茶的故鄉」這樣的美名。坪林位處翡翠水庫上游,四面環山、氣候潮濕溫暖,非常適合茶樹生長,但也因生態保育及地勢關係,產生了水源問題。白青長茶作坊第五代傳人白俊育,面對這樣的問題,依舊選擇承接家業,並引進「以色列新型灌溉系統」以滴灌的方式,透過安裝好的管線,將水精準的滴進每一棵茶樹底下,防範缺水危機

白青長茶作坊第五代傳人白俊育講述茶葉採摘技巧。 圖/高甄禧攝影
白青長茶作坊第五代傳人白俊育講述茶葉採摘技巧。 圖/高甄禧攝影

白青長茶作坊,原先以傳統方式種茶經營。第五代傳人白俊育直至小學六年級前都在坪林念書,受到爺爺及父親的影響,與當地有著深厚連結,在2011年當兵退伍後便決定回到坪林幫忙家中茶產業,而這樣的決定也影響到從事美髮業的弟弟,便跟隨白俊育的腳步接續回到坪林。

白家種茶至今,已有逾百年的歷史,白青長帶有職人精神,想將一件事情做到極致,他認為只要學好種茶做茶,喜歡的人便會自動上門,並不需要花心思做行銷。對此白俊育卻持有不同看法,他要的不只是熟客之間口耳相傳,而是創立一個屬於自己家族的品牌,有完整的產品形象及定位走向,加上心中不捨父親辛苦栽種的茶葉,被以批發價販售,因此在2014年時,兄弟倆便以父親「白青長」的名字建立品牌。

文山包種茶新時代

文山包種茶的特性是帶有獨特的香氣,對於茶葉的主要訴求便是帶有花香,其中又以白色的花為主。在過去,包種茶的花香主要是以薰香方式來獲得濃烈香氣,近年則改採輕發酵來讓茶葉自然散發香氣,在採摘茶葉時更要注意,不能採到過嫩的茶葉,否則會有香氣不足的問題。加工發酵過後的茶葉會產生揮發性香氣物質,根據加工者對火候、時間、手法等掌控的不同,製作出不同的香氣,而這樣獨特清淡的香味,給人一種帶有高貴優雅的印象。對此白俊育更笑著說:「喝包種茶是以聞香為主,不是喝茶」。一支包種茶,根據採收時間、氣候、長短及製程的不同,而會產生六至七種不同口味,例如在靠近中午時採收,茶葉中的水分會比清晨時來的少,再透過加工後,茶葉的香味會比較濃。在父親白青長的年代,靠的是經驗及強大的觀察力,但對於白俊育來說卻都是一種挑戰。資訊工程系畢業的白俊育對數據及資訊處理有一定的自信,但來到茶產業,看著父親「憑感覺」的做法,卻讓他不知該從何學起,只好跟著父親一步一腳印逐漸走入製茶的世界,漸漸地對茶產業產生興趣後,透過在茶改場所學的科學知識及公式,套用在自家茶園。白俊育也提到:「做茶的觀察力要很強,除了五感之外,還要很敏銳地去了解茶葉的變化。」父親製茶時也總是跟在旁邊,觀察茶葉的色澤及型態變化,搭配時間計算,逐步將父親數十年累積下來的經驗法則,改變成屬於他的製茶方式。

白俊育引領的灌溉革命

白青長茶作坊在過去百年多來都是使用傳統方式運作,日出而作,日入而息,日復一日的重複著灌溉、澆水、抓蟲及施肥,全部都是人力,親力親為。每到採收期間,更是連著數十小時的製茶,無法休息。然而在白俊育回來發現地勢較高造成儲水困難的問題隱患後,便開始了茶園灌溉系統漫長的改造之路。

改造灌溉方面並不是一時興起的衝動,而是白俊育在經歷二十幾天坪林未下雨之後的擔憂,他不希望真的面臨缺水問題之時,卻無法拯救茶園。白俊育提到:「茶樹如果乾枯死亡需要多花5至6年的時間才能回到目前的產量」,為此他決定引進以色列的灌溉系統,有別於過往農業社會常用的噴灌,需透過馬達將水輸送至水管噴射到空中後,才會均勻撒向土壤;以色列灌溉系統使用的是滴灌,將水透過預先安裝好的水管,流向作物根部靠近土壤的地方,以緩慢但精準又均勻的方式進行灌溉。父親白青長僅提出唯一的要求,便是必須把接水管作業交給專業人士,因此白俊育還去聘請了專門的水管師傅,希望可以順利的完成裝水管的工作。然而之後的效率與成果卻都不如預期,不僅安裝進度十分緩慢,甚至連最後的加壓馬達都裝反,導致根本無法出水,還要白俊育自己親自動手改正才能正常使用。

以色列灌溉系統,在坪林地區的使用上,因其地勢有高低差,更為方便。首先在地勢較高處,放一個符合茶園佔地用量的水塔,雖然坪林位於山區較為潮濕,但也曾經有過20天沒下雨的經驗,因此提前儲水還是必須的。接著連通水管至每棵茶樹底下,並在土裡埋入感應裝置,當土壤水分低於設定數值時,將會自動開啟灌溉系統。以科技的方式灌溉,不僅十分精準,還省水,也省下許多人力及時間。

以色列灌溉茶園省水致勝

在裝置新型灌溉系統後,雖然至今沒有再遇到太過嚴重的缺水危機,效用不是那麼明顯,但是卻也可以從水費單或電費單的數據看出系統帶來的便利。安裝以色列灌溉系統假設一甲地需花20萬,然而在坪林地區雨量豐沛,大多數人會認為不需要用到這樣的系統,畢竟不缺水時,這些近百萬的花費顯得十分的浪費,但如果說裝設系統後有遇到一次缺水,就可以算回本。除此之外,白俊育以總用水量統計方面可以看出,在省水部分有大幅提升,他提到,以傳統方式噴灌一甲地大約需要四十至五十噸的水,轉而改變成灌溉系統後,只需不到一半的用水量,約二、三十噸,也就是說其實從平時的量表之中,就明顯能看見減少用水量。

此外,也有人問過他,為什麼不用同樣的方式精準掌控澆灌肥料呢?他給出的答案是因為害怕液態肥料會使土壤鈣化,而所謂的土壤鈣化是指在缺水地區雨水不夠的情況下,造成礦物質無法消化而傷害土地的一種現象,因此他堅決使用傳統方法來施肥,畢竟不是所有東西都可以經得起一次錯誤的選擇。

傳統茶葉新思維新品牌

白俊育透過自媒體做行銷,以分享種茶採茶等日常,在臉書及IG累積了五、六千位的粉絲,也許不是太多,但也能算小有名氣。除此之外在市集推廣也是一大賣點,在白俊育接手自家茶園前,父親白青長從來都只管用心做茶卻不會行銷,也許是有專人收購也可能是相信寶石自會發光,對於行銷他幾乎不過問,然而在白俊育接手茶園後,就著手改變行銷策略及產業形象,他說:「如果可以,我想做出自己的品牌,能在送禮時讓人知道是誰家的茶,把茶葉變成一種伴手禮的概念。」由此可見,他追求的不只是收入,更多的是一個品牌的印象。

從前面提到的「香味」作為品牌行銷重點,希望大家想到他的品牌可以是走在優雅及氣質高貴路線的伴手禮,而不只是空有冠軍茶的頭銜。為此,他在草創初期找人設計的包裝與過往常見的樸實不同,退去刻板印象中綠色外盒及山巒圖案,改以純白外盒配上茶園專屬LOGO的簡約結合,將他所期望的高雅形象融入包裝,希望消費者看見他們家的產品,就能自動聯想到包種茶淡雅的清香。

白俊育目前有一個微小卻十分有意義的目標,他希望之後有時間可能一至兩週一次,跟朋友租借位於台北市區的酒吧,在白天沒有營業的時間,把茶葉帶過去為民眾做科普,講述關於茶葉的知識,期許人與人之間能達成「不完全只是金錢來往」的目標,而是可以藉由小教室,讓對茶文化有興趣的人們不須翻山越嶺,在都市就能了解關於近期茶葉的新知。

採訪側記:

從以前就常常聽說北包種南烏龍,但深入去了解包種茶的故鄉還是第一次。坪林真的是好山好水的地方,小時候很常去坪林玩水,這次有機會到山上看茶園,真的蠻難得的。透過這次訪談,意外發現原來廣告上說採茶一定要一心二葉是錯的,準確來講應該是一心三四葉!很感謝受訪者,百忙之中還答應我們非常倉促的約訪,透過訪問也學到很多新知識!

新聞來源:https://ubrand.udn.com/ubrand/story/12117/7665434
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