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人會按照茶葉的性味來調理身體,然而生活中卻可能因選錯茶葉而失去養生功效,這樣不僅無益,甚至有害於己,那到底要怎麼選擇適合自身體質的茶品呢?中醫師王大元表示,需從茶葉的發酵及焙火工序著手,並分享了各個體質所適合的茶飲,以便民眾參考。
王大元在臉書粉專「元氣中醫師 王大元」指出,茶葉的發酵與烘培程度會產生不同的口感, 發酵是依據茶葉在製作時萎凋(曬乾)和浪菁(翻攪)的工序而定,烘焙則是依據茶葉是否經過初火、回火、覆火、焙火4步驟和其程度而定。
王大元提到,簡單來說,依發酵程度至少可分成不發酵茶、半發酵茶和全發酵茶,茶色越深褐則發酵程度越高,兒茶素含量會因氧化而減少,而越淺綠則發酵程度越低,茶多酚含量高,容易刺激腸胃而引發不適,對應的茶飲如下:
●不發酵茶:綠茶。
●半發酵茶:青茶,另外,據農委會資料顯示,除青茶外,文山包種茶、高山烏龍茶、凍頂烏龍茶、鐵觀音茶、東方美人茶也屬半發酵茶。
●全發酵茶:紅茶。
王大元表示,烘培的輕重會影響茶葉的韻度,可分成輕焙火茶、中焙火茶和重焙火茶,輕焙茶偏重於茶葉原有的香氣,保留苦澀純粹的滋味,重焙茶著重在火侯與茶香間的結合,重焙會讓咖啡鹼與單寧酸的苦澀揮發,因此口感較為溫潤,若喝茶易心悸、睡不好,可選用半熟茶或熟茶,相反地想要提神醒腦,建議飲用生茶,而烘培的輕重相對應的茶飲如下:
●烘乾焙茶:青茶。
●中焙火茶:凍頂烏龍茶。
●重焙火茶:鐵觀音。
時常體溫過高、咽乾 建議喝綠茶或青茶
王大元說,由中醫的觀點來看,茶葉性涼味甘苦,不同製法會產生溫熱涼寒之別,上可清利頭目,中可消積解膩,下可暢通小便,不發酵或是輕焙的茶葉,越能保留茶葉本身的冷冽苦味,因此適合熱性體質,若時常覺得體溫過高、咽乾煩渴或舌質鮮紅等,不妨來杯綠茶或青茶等,喝起來感覺純粹清香,如沐春風。
體質虛寒 建議喝烏龍茶、紅茶、鐵觀音
王大元提到,若體質虛寒,容易手腳冰冷、畏寒怕風,來杯溫暖的烏龍茶、紅茶或鐵觀音,喝起來暖心又潤肺,也很適合濕冷的北部氣候,但需注意,喝茶要掌握好茶葉的濃度和溫度,不要以茶代水,如果曾有消化性潰瘍或腸胃道出血,請減少飲茶,以免過度刺激腸胃。